栽培常见异常现象的预防
夏秋高温季节是主要的出菇时段,出菇期间因管理不善,常会出现菌种现蕾、脐状菇、子实体长白毛、幼菇枯萎等异常现象。现将这些异常问题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介绍如下:
一、菌种现蕾
这是接种 2~3 天后,裸露料面的菌种上涌现白色菇蕾的现象。
菌种现蕾起因一般为菇棚光线过强,菌种受光刺激,使一部分菌丝扭结,过早形成菇蕾;有时菌种菌龄过长,也容易在菌种上过早产生菇蕾。
预防措施:选用菌龄适宜的菌种;接种后菌种上覆盖一薄层培养料,不使其外露;棚上覆盖草帘,使棚内光线偏暗,有利于菌丝萌发和吃料。
二、脐状菇
在子实体形成进程中,外包膜顶部涌现整齐的圆形缺口,形似肚脐状。此现象既影响产量,又影响品质。
脐状菇发生的主要原因为通风不良、二氧化碳浓度过高。
预防措施:子实体形成期间,呼吸量增大,需氧量增高,管理上应注意通风,保持空气新鲜。
三、子实体长白毛
在已分化的子实体表面上长出一丛白色浓密的绒毛状菌丝,影响子实体生长,重者引起子实体萎缩死亡。
原因是通风不良缺氧所致,多见于料面覆盖的塑料薄膜没有定期揭开进行通气。
预防措施:这种现象一经发现,应立即揭去薄膜,加强通风换气,绒毛菌丝可自行消退,子实体仍然继续生长。
四、幼菇枯萎
幼菇因条件不适而停止生长枯萎死亡,主要原因有:冷空气侵袭气温骤然降至 20℃以下;营养中断,如采菇时松动幼菇,引起菌丝断离,或害虫啃伤菇体组织,中断菇体营养来源。
预防措施:注意天气气温变化,保持床温在 30℃以上;采菇时动作要轻,防止松动附近幼菇;注意预防害虫。